2007年10月2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第一阅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借钱买机票远赴贵州献血救人、大雨之夜勇救落水老人不留姓名的好心人都来自中国美院
创造美的学校创造美的心灵
本报记者 朱乔夫/文

  自觉地给予是令人感动的,不索取回报的给予更令人感动,这是真正的奉献,是人性深处的光芒,也是和谐社会道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点。
  今年以来,有两位大学生无私地给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感动了浙江,甚至感动了中国。巧的是,这两位大学生都是中国美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美院”)的学生,学的都是“创造美”的专业。
  我们蓦然想起,在这个巧合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些必然的因素,才使得道德的光芒屡屡在这里闪耀?而探究这些因素,或许能为道德风尚的树立、和谐文化的建设找到破题的新路径。
  
  两个故事
  七十幅画像寻找恩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年2月28日。
  这天晚上,天下着雨,家住杭州树园小区的魏阿英大妈在西湖边散步后打算回家。快到公交车站时,魏大妈加快了脚步,想从风波亭旁边的木桥处抄近路穿过去。谁知天黑路滑,她一脚踩空跌进了西湖。
  魏大妈一连呛了好几口水,使劲抓住岸边的台阶,拼命喊着“救命”,但十多分钟都没有人经过。她感觉自己快支持不住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伙子疾步走到湖边,蹲下来用两只手抓住魏大妈的肩膀,用力将她拉上了岸。上岸后,小伙子扶着魏大妈到路边拦了辆出租车送她回家,车钱也是他出的。下车后,魏大妈回头拉住那小伙子想问清楚姓名,可小伙子什么也没说,淋着雨就走了。
  几天后,魏大妈想起当时在出租车上那小伙子说自己是外地人,是美院的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她特意通过电视台联系到了中国美院。学校也用广播、海报、网络等方式寻找这位学生。然而,半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这个小伙子。
  三月份正好是中国美院的“雷锋印象”志愿服务月,于是,校方想到了利用美院学生的绘画特长,通过画像辨别的方法来寻找这位见义勇为的同学。
  根据魏大妈的描述,几十位美院学生进行回忆作画,有的画下了小伙子的肖像,有的画出了当天的情景。学校将这70余幅作品和相关的媒体报道张贴在各个校区。
  3月22日这天,中国美院成教学院的邹乐华无意中看到了校园内张贴的这些画像和报道,想起前几天和同学吴运畅一起吃饭时,他说起过自己曾在西湖边救过一位大妈的事。“这肯定就是吴运畅了!”当晚,邹同学就将这个情况告知了中国美院成教学院的团委书记张楠。
  吴运畅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在张楠的印象中,这名来自广西罗城仫佬自治县龙岸镇的农家子弟,入学以来一直品学兼优。“专业能力特别突出,人又很平和、很朴实。”第二天一早,经再次确认后,张楠向中国美院团委书记姜玉峰报告了此事,校方及时通知了在家等消息的魏大妈。
  3月28日,魏大妈终于见到了恩人,她和吴运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四千里奔波献血救人
  
  无独有偶,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中国美院的学生再次做出了感动社会之举。这次的主人公是中国美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05展示班的学生毛陈冰。
  毛陈冰的血型是稀有的AB型RH阴性。9月14日上午,她在“稀有血型”QQ群里看到了一条求救信息:贵州省黎平县一名29岁的农村孕妇杨昌花,因宫外孕大出血,急需AB型RH阴性血救命,而当地无法找到该稀有血型,目前正在用营养液维持着,生命危在旦夕。
  “刚开始,我怕受骗,后来经过电话核实,知道确有这么回事,就决定要赶过去了。”毛陈冰说,想到远方那危在旦夕的生命,她一刻也坐不住了。
  毛陈冰的家境并不算好,今年的学费也才交了一半,没钱买去贵州的飞机票。但时间耽误不起,她便向同学借了700多元,凑足了1500元路费。
  当天,从杭州到贵阳的机票已没有了,为了尽快赶到贵阳,毛陈冰乘火车赶去上海。可是她赶到虹桥机场时,检票口已关闭。机场工作人员得知她是要去贵阳救人,立即开通了“绿色通道”让她登机。
  当晚9点半,毛陈冰赶到了贵阳。因为人生地不熟,在机场她花了2个小时才和受助者杨昌花的亲属碰上面。不过,杨昌花所在的黎平县离贵阳还有460多公里,当天已没有去黎平的班车了。
  15日早上8点多,毛陈冰他们乘上最早的班车,颠簸了近10个小时,终于在下午6点半赶到了黎平县人民医院。
  毛陈冰的体重只有48公斤,她却坚持要献400毫升血。医生一开始不同意,可是抽完200毫升血后,毛陈冰再次要求献血。拗不过她一次次的请求,医生再一次把输血针扎入了她的手臂……
  身体单薄加上连日的奔波,血抽到240毫升时,毛陈冰晕了过去,但她清醒过来后,又再次要求献血。这一次,院方考虑到她的生命安全,坚决不答应。
  随着毛陈冰的血流进杨昌花的体内,这位侗族妇女的生命也挽救过来了。
  10月10日,黎平县常务副县长刘青专程来到杭州,感谢毛陈冰。刘青说:“毛陈冰孤身一人,从2000多公里外的杭州,赶到我们黎平县献血救人,这种爱心行动,感人至深!”
  
  一番探究
  一所高等学府的造“美”计划
  
  记者发现,毛陈冰、吴运畅……他们不仅拥有画者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拥有当代优秀青年勇于创造“美”的心灵。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发挥作用,又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种精神力量?

  思:大道循环的“大学”精神
  面对记者的疑问,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教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四书中的《大学》。
  他引了其中的两段话,一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又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就是一个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大道循环。”许院长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心灵转向”,而铸造今日学子高尚品格的精要,正是在于开启“正心修身”的心境。
  这就是中国美院倾力打造的“大学”精神。而在许院长看来,这也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的完美诠释。

  行:融入社会的体验计划
  在中国美院,学校在对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中自始至终贯彻了一种经验事物的批判性机制,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融入社会,发现社会,展示社会。
  2002年,中国美院进行了一次“北京的边缘”计划,让学生们深入北京东北郊的40余家最廉价的“地下旅馆”,调查这些暂住人口的社会构成与阶层分布。被采访者中,有搞传销的外来妹,有参加雅思培训的中学生,也有混迹京城的吧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经历,每个人都谈论着梦想和现实。
  老师们说,整个活动中,这群20岁左右的学生努力地记录、描绘出他们的所见所闻,这些是远超出课堂知识之外的社会现实,甚至是现实背后的现实。这种独特而沉重的“看”,震撼了每个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心灵。
  目前,中国美院正在进行一个“中山公园计划”。这个计划所要“看”的,是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的“中山公园”。这个包含着民族记忆与国家叙事的“社会装置”,在全国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同学们所呈现的记录中,今天的“中山公园”有的成为旅游胜地,有的成为文化馆、游乐场,也有的宛如废墟,已为陈迹。实施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同学们“看着”每天在“中山公园”中活动的人群,追寻着往日“中山公园”里发生的事件,经历了一种穿越时光、刺破历史残像的亲历与审视。

  学:现实主义的继承发扬
  对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令这所艺术院校的学生学到了不一样的文化,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美院,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导读都是学生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下乡采风则为深化和发扬校园文化搭建了最为广阔的平台,再结合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良好契机,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成为中华美德的传承者和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中国美院师生创作的“根植大地,永葆生机”、“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等5幅海报作品,被浙江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采用,制成宣传画,在浙江省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发行到了广大农村。与此同时,学院组织学生以全省22位农村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为题材,创作连环画,为基层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而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得到提升的不仅是画技,还有品德和意志。